上海管材展
观众预登记 展位预定 电子期刊
距离展会开展倒计时

油气改革进入纵深:天然气管道互通迈出实质性一步


    7月19日,中海油方面宣布,今年冬季用气旺季期间,将允许其三座广东省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向第三方开放。而在稍早期间,中石油宣布向第三方开放其在江苏如东的接收站。

    这标志着,中国LNG接收站的开放,正逐步进入加速的轨道。而结合此前中石油内部天然气储气库的改制,福建、北京等地陆续推出加快天然气利用的相关改革政策等,可以看出,中国天然气体制的改革步伐,正随着消费量快速增长而加快。中国石油大学刘毅军教授向记者坦言,“在去年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意见的指导下,今年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‘三桶油’,都在加快自己的改革步伐。”

    备受关注的管网公司独立方面,一位央企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,目前具体措施还未确定,不方便透露具体的进展。但无论是市场还是业界专家,都认为在今年内相关的指导意见将会出台。

    在今年上半年天然气消费剧增16%的背景下,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能否保证今冬天然气的安全稳定供应,如何顺应天然气时代的来临,成为政府、石油公司和燃气公司面临的“大考”。

    改革动作密集出台

    实际上,近期密集的天然气市场改革动作有脉络可寻。

    去年中旬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》,标志着天然气市场改革“放开两头,管住中间”的思路基本确立,上下游市场的开放、管输政策的出台,均围绕这一意见展开。

    下游方面,最受诟病的一是长期以来封闭的“三桶油”基础设施,二是居民用气和工业用气的价格倒挂。

    实际上,2016年下半年,国家能源局就要求“三桶油”将其旗下的管网、接收站数据公开,以作为向第三方开放时使用。在这一要求下,中石油、中海油和中石化的各基础设施均已向社会公开,迈出了基础设施开放的第一步。

    去年冬季,大范围的供气紧张使得这一改革进程相对落后的问题暴露出来,最为紧迫的就是“三桶油”之间的管网无法实现互联互通,天然气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调配出现障碍。

    同时,社会资本无法顺利使用“三桶油”的LNG接收站来接收自行购买的海外LNG,而中国大部分的燃气市场掌握在非“三桶油”公司手中,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利用国外资源弥补国内缺口的不顺。

    在这种背景下,中海油和中石油纷纷宣布开放旗下的LNG接收站,在夏季出台相关的政策,提前为冬季的天然气供应做足准备。

    价格方面,则是在上述《意见》颁布之前,国家能源局率先公布了长输管道的成本监管和准许收益政策,又在意见颁布之后发布了配气层面的成本监管和准许收益政策,长期以来在输配气和长输管道方面的监管空白得以弥补。

    今年5月,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的通知》发布,这意味着在门站环节,居民用气和非居民用气的价格体系将彻底打通,不再有区别,实现了自2013年居民用气和非居民用气价格区隔之后首次“衔接”。

    在上述价格政策的背景下,北京、福建等天然气价格改革的“先驱”省市,在近期接连发布了有关天然气价格的政策。其中,福建更是出台了销售价与气源价差不超过0.45元的规定,从源头上降低天然气价格。

    这一波密集的天然气市场改革下,如何顺应市场潮流,成为所有市场主体新的难题。

    改革进入深水区

    “北京市出台的政策,我们也在学习。”7月19日,一家大型燃气公司华北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,尽管公司在北京的业务量比较少,但北京市的政策还是给他们带来了不稳定的预期。

    “重点就在于,跟此前的规定和办法都不太一样,”他说,“我们比较关注未来华北地区的政策出台,是不是都向北京看齐,我们还在学习中。”因为涉及商业机密,他不便透露具体哪项政策影响了哪种业务,但他向记者表达了他的忧虑。

    忧虑的不仅是民营企业,央企也在对新的政策进行学习。“去年我们的LNG接收站,实际上已经向当地运营的一家能源公司开放了,帮他们接了一条船的货。”7月19日,一位央企高层人士告诉记者,他的忧虑在于,目前管道和接收站向第三方开放的背景下,如何找到一种让相关各方都能够满意的商业模式。“提供什么样的服务,如何进行收费等,我们现在还在摸索。”他说。

    与此同时,天然气的改革进程在中下游进展的迅速,也折射出了上游方面进展不足的窘境。刘毅军告诉记者,目前在上游探矿权的开放方面,改革并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。“实际上,天然气的改革,各方面都在推,但是现在看还需要一些改革能量的积累。”他说。

    结合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,参与改革的各方还需要积累一些内在的动力,达成广泛共识,才能推动市场的进步。


来源:新浪网

关注官微

及时了解展会动态